徐庄水煎包
徐庄水煎包,有两百多年历史,两毛钱一个,包的赶不上卖的,被央视报道过后,许多人慕名而来。味蕾的满足,唤起的是幸福的记忆。水煎包与热粥的味道,因乡愁而更美丽。山里人对水煎包的挚爱,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,一时间成为当地的网红食品。
徐庄水煎包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家,手艺传了四辈人,陈庆坤从小就跟着爷爷、父亲在集市上卖水煎包。他母亲从十六岁嫁到陈家就开始帮着做水煎包生意。随着经济发展,陈家水煎包的价格曾经几度上涨。从最开始的两分钱一个,到五分,再到七分,直到1993年涨到了两毛一个,从此就再没有涨过钱。现在陈家的水煎包已经成为徐庄大集上的一道特色美食。每逢大集,陈家老少十三四口人在摊位上忙碌,一天卖出的水煎包不计其数,最忙的时候要备上六七十斤的包子馅。
陈家摊点临街的一边,是包包子的地方,两张方桌子相连,和面的案板、盛馅的大盆、装面的塑料桶、放包子的盖帘儿,大盆里白菜、豆腐、韭菜、粉条、萝卜等素馅清晰可辨,七个人围坐在一起,说说笑笑就把包子包好了后面部分是水煎、售卖的地方,从早晨开集,这里一直都挤得满满当当的人。因为买的人很多,盖帘儿上还没放几个包子就被端走下锅了,确实包的赶不上卖得快。素包子是两毛钱一个,肉包子是5毛钱,平时还是吃素包子的多。所用的菜都是自家种的,既新鲜又能降低成本,虽然现在成本迅速上涨,但陈家20多年一个包子两毛钱仍未改变。
好多已过不惑之年的附近的村民,每次赶集都要在陈庆坤这里吃上几个水煎包。他们从小跟着父母来赶集的时候,就在这里吃水煎包,一直吃到现在,热腾腾的水煎包,舀上一碗胡辣汤,感觉数十年仍如初。
徐庄水煎包做工并不复杂,准备馅料。炒鸡蛋,切好韭菜和胡萝卜,加入适量调味品,搅拌均匀,把饺子皮擀一下,薄薄的包上,平底锅刷油,小油壶转着圈地洒上油,等油被包子浸没了就再把准备好的稀稀的面汁沿锅周边倒入锅里,约半指厚,盖上锅盖。听着锅里噬磁啦啦地响个不断,等声音小了会再倒些油进去,等一会儿就会有胖胖的包子被请了出来。包子两面皆金黄,带着一层晶莹剔透、薄如蝉翼的面咯吧,大咬一口,包子面的白嫩松软、包子馅的浓郁美味加上包子皮的酥脆,不由让人胃口大开,幸福感直达心底
-
民国青红帮老大张锦湖:护送孙中山前往南京,78岁与日本军官比武
提起民国上海滩的帮派老大,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黄金荣、杜月笙等人。但实际上,还有一个人,他才是真正的上海滩帮派老大,辈分最高,影响力最大,他就是民国传奇人物——张锦湖(又名张仁奎)。
넶300 2022-10-25 -
后峪僧塔
后峪僧塔位于山亭区徐庄镇后峪村北1.5公里,后峪水库北岸,与玄真观相邻。现存僧塔有四节,其中第二节八面雕刻“历史典故”;第三节为明代雕刻“八仙”图;第四节为石鼓,石鼓直径1.36米,周长4.10米,四面饰有虎头环,工艺精美。分析应为高僧圆寂之塔。
넶362 2022-10-25 -
-
徐庄水煎包
徐庄水煎包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陈家,手艺传了四辈人,陈庆坤从小就跟着爷爷、父亲在集市上卖水煎包。他母亲从十六岁嫁到陈家就开始帮着做水煎包生意。随着经济发展,陈家水煎包的价格曾经几度上涨。从最开始的两分钱一个,到五分,再到七分,直到1993年涨到了两毛一个,从此就再没有涨过钱。现在陈家的水煎包已经成为徐庄大集上的一道特色美食。每逢大集,陈家老少十三四口人在摊位上忙碌,一天卖出的水煎包不计其数,最忙的时候要备上六七十斤的包子馅。
넶59 2022-10-13 -
徐庄丸子汤
徐庄大集上的李家丸子汤锅是黄泥砌成的土灶,外带几张矮凳,矮桌,锅底生起炭火,用风箱吹风鼓着,很快烧开一锅水,加适量食盐,将丸子在锅中煮着,从早到晚只要不散集散会,不收摊,锅底火不停,锅中汤沸腾,飘浮着丸子和油花。丸子是自家做的萝卜丸子,水就是旁边井里提上来的井水,烧的是地里收的玉米秸,晌午时候,赶集的人等买卖完毕就直奔汤锅,其时汤锅四周围满了男女老少,或蹲着,或站着,舀汤的老板忙得团团转,吸溜声响成一片,有三五好友一起调盘红彤彤的猪头肉,再来瓶酒儿,就着丸子汤吆三喝四,红光满面,高谈阔论。
넶86 2022-10-13